石油文化溯源:大庆油田北二注水站-新动态


(资料图片)

【地理位置】

位于大庆市萨尔图区标杆三村北约500米,隶属于大庆油田第一采油厂。

【历史回眸】

1962年5月8日凌晨,刚建成不久的中一注水站失火。当时的会战领导认为,大油田刚起步就出现如此重大事故,不是就事论事能解决的,必须从根本上杜绝。于是,会战工委召开党员干部大会,总结中一注水站失火的教训,并组织“一把火烧出的问题”大讨论。同时,组织160名生产管理干部分别到10个不同类型的基层单位蹲点调查。

经过蹲点调查,他们发现并总结出北二注水站各班组具有特色的管理经验。根据张洪州班把每样东西、每件事情落实到每一个人的经验,建立了“岗位专责制”。然后,总结了田发林班按固定的路线检查,先干什么后干什么,一点也不马虎的经验,建立了“巡回检查制”。按此办法,他们又总结了苗安安班认真交接的经验,建立了八不交接的“交接班制”;总结一号泵断连杆的教训,建立了“设备维修保养制”;针对注水水质化验不及时的问题,建立了“质量负责制”。此后,又学习外单位经验,完善了“岗位练兵制”“安全生产制”和“班组经济核算制”。这8种制度总称基层“岗位责任制”。

会战工委在全油田推广了岗位责任制后,又先后建立了基层干部岗位责任制和机关干部、领导干部岗位责任制,并强调指出,岗位责任制的灵魂是岗位责任心。

1962年8月,岗位责任制在全油田推广,逐步发展成为石油系统基层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。61年来,北二注水站始终继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,发扬会战优良传统,执行制度不走样,永铸岗位责任心,在实践中形成了以上标准岗、干标准活、交标准班为内容的“三标”行为准则。

【历史意义】

大庆油田北二注水站是大庆石油会战优良传统“岗位责任制”的发源地。这一整套岗位责任制,把千千万万的具体工作同千千万万名员工挂起钩来,体现了油田生产的客观要求,具有广泛的科学性、群众性和实践性,在石油企业的科学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(张云普刘洋整理)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