汽车质量“37年最差”的结果,该怪新能源?
虽然汽车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,但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,汽车仍然是实实在在的大宗消费品。于是大家对它的质量表现,也要显得比其它消费品要求要更为苛刻。然而比较讽刺的是,我们最近所掏钱购买的新车,或许是“有史以来”最差的一批产品。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?难不成在电气化与智能化的浪潮下,车企们内卷的底线也越来越低,对于质量问题也不那么在意了?
新车质量差,新能源车不背锅
得出这个结论,是依据J.D. Power发布的《2023年新车质量研究报告》。这一源自北美市场的汽车研究结构,在国内消费者认知中,也有着较高的知名度。不过,就与它的发源地一样,这份报告同样有着浓厚的美式味道。所以对国内消费者而言,其参考价值或许可以类比一下IIHS。话说回来,除了市场地域上的差异,该报告也主要围绕新车进行。即,新车落地90天以内发生的“质量问题”。这与国内消费者对于汽车产品长期质量的追求,也有一定出入。并且,所谓“质量问题”,是由对应的新车车主采样中,通过电话、问卷等形式汇总。简单来说,这是一份基于海量主观意见汇总的“客观”参考。
【资料图】
当然,我们还是先放下前面聊到的这些差异,就以这份《2023年新车质量研究报告》来看,消费者们掏出真金白银买回来的新车,真的比以前要差了吗?从报告提到的行业平均水平来看,确实如此。每百辆车的问题数量相比去年提升了12个点,而累计到去年(2022年),等于说2年间,这一数值已经比2021年时期增长了30个点。以此作为依据,那么不仅是今年的新车质量在下滑,而是近年来的新车整体质量正在呈现高速下滑的趋势。说如今买的新车,是37年来质量最差的一批,好像不算冤枉。而造成这一现象的,是新能源车的大量涌入吗?
乍看上去,确实如此,比如特斯拉、Polestar极星等新能源汽车品牌,都是名单中排在倒数的存在。但是,这两家车企的排名其实并不符合标准。因为厂家并不允许调查其车辆所有者,所以相比其它品牌的采样数据,它们的数据来源是有瑕疵的。而我们在网上看,排在靠后位置的熟客还有沃尔沃、大众、奥迪、英菲尼迪等品牌。虽然其中大多数品牌在电气化路线上都有相对激进的行动,但它们毕竟都是传统车企,所以也很难为其贴上所谓电车、油车的标签。
更有意思的是,榜单中一向有光环属性的传统车企大佬,也纷纷栽了跟头。比如丰田、福特、奔驰,这些都在榜单的平均水平之下。其中尤以质量著称的丰田品牌,看起来更为扎眼。而以丰田的“陨落”为例,其实可以推敲出不少传统大型车企的“通病”。比如说在质量方面,丰田曾在前年宣布“使用来自供应商的有磨损或有瑕疵的零部件”。而在配置部分,通用汽车此前也在旗下热销车型中,取消诸如座椅加热等功能。当然,这些很多都是传统车企当时的通行办法。而它们的矛头,直指当时“缺芯”,以及疫情带来的全球供应链压力。从今天的视角来看,很难不把新车质量持续下滑的趋势,与一系列供应链问题结合起来思考。而其中,大型传统车企的所受到的反噬,似乎还要更大。
用户“太懂车”,但“试卷”变了
简单来说,由奢入俭难。越是大环境收紧,消费者在传统认知的引导下,对于“优等生”的容忍度就更低。反而体量小,或者曾经口碑一般的“差生”,在这个阶段可以脱颖而出。比如道奇、阿尔法·罗密欧这些品牌,居然一跃成为领跑榜单的角色。排除客观因素,这里面在主观部分,消费者的思维固化影响,同样不容忽视。而这点也影响了对新能源车的评价。
因为这种“固化”并不仅存在于品牌和此前的基础功能领域。拿旧答案做新试卷,也同样存在于新时代的汽车产品中,甚至情况还要更为严重。面对电气化与智能化的冲击,实际上即便是在同类市场领先全球的中国,国内消费者对这部分产品与功能的认知,也并未广泛、完全地建立起来。而对于美国消费者而言,这种矛盾还要更激烈。一方面,在中、欧、美三大车市中,美国车市本身新能源步伐就相对落后。其次,在用车领域,美国的汽车文化、保有量等等,注定当地消费者是更为“懂车”的存在。这种“落后”与“懂车”的碰撞,自然免不了一番激烈的矛盾。
而在前面对于榜单评定的规则介绍中,其实核心就是两个方面:消费者的主观性,以及范围划定在新车维度。用户的主观性前面已经聊的差不多了,而新车的身份,使得以上这些还未建立起来的认知与适应,被进一步放大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,并非是简单归结给新能源车的冲击。即便是燃油车领域,近年来在诸如驾驶辅助系统、高度集成化的智能座舱等科技、智能部分,也有着长足的进步。简单来说,就是车企给的太多了,消费者似乎还有点消化不了。从而形成了一种“做得越多,错得越多”的状态。
不过这并非是说反话,汽车质量整体下滑的趋势不能完全由消费者来背锅。车企给什么,消费者吃什么。与消费者要什么,车企就造什么。这之间本来就是天然矛盾。新时代的冲击下,车企对消费者的引导,甚至是教育,难免引发部分车主的不满。甚至车企自身的做法,也有被反噬的时候。比如特斯拉驾驶辅助系统与雪糕筒的“长恨歌”,大众CEO亲自下场怒怼自家车机系统与触摸按键设计的“拉胯”等等。对于掏钱买车的消费者而言,遇到这些情况,说你一句质量差,也不算冤枉。
总之,三大件、方向盘、座椅、空调等等,这些几乎就囊括了大部分消费者对于传统汽车的需求与认知。但是在新时代,动力性能的逐渐“廉价”,底盘调校的潜力提升,顿挫感的不复存在。以及高度集成化的智能座舱,比驾驶员还会开车的驾驶辅助系统等等。它们在迎合一部分消费者的情况下,必然也会让另一部分感到不适应,甚至是不满意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,那就是没几个人愿意回到那个待在车里只能听收音机的年代。
作者丨阮嵩
原文标题:汽车质量“37年最差”的结果,该怪新能源?
关键词: